霍亚:卡汉希望拿亚历山大证明自己
1.自然人业主的申请问题1.1国网的接入申请表上,注名自然人申请需提供资料: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房产证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性文件。
首先,国家分布式相关补贴政策与标准还不明朗,是多数人持观望态度的原因。美国、欧盟、印度先后对我国出口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企图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
光伏企业普遍认为,如果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市场大幅成长起来,国内光伏企业可以减少对海外市场依赖,在商业模式上可以更加平衡,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小一些。去年10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制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暂行)》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国家能源局也多次发布文件,明确将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从全国范围来看,如果说3个月前的政策是提振信心的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甚至是个人用户的袖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并网运行,光伏产业希望的光正在逐步照进现实。光伏产业两头在外遭遇尴尬 分布式光伏前景广阔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在寒冬中步履维艰。合肥供电公司开通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审批速度和沟通效率都大大提高,从项目受理到现场勘查只隔了2天。
安徽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嵩泉表示,当下中国多地被雾霾困扰,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立法要求如果某地PM2.5数值超标,则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新能源发电量,否则光伏发电的高成本与煤炭发电相比还是难有市场竞争力。2012年以来,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打开内需市场的重要手段被多次提起。D.出台政策,鼓励用能企业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的服务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离不开用户的参与,良好的用户需求结构,互补的用能需求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益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论表明:即使将来有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只要措施得当,发生非正常孤岛的风险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会使系统发生非正常孤岛风险的可能性有实质性增加,因而发生非正常孤岛不会成为妨碍光伏电源等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一个技术壁垒。2002年,IEA-PVPS-Task-5曾用故障树理论分析光伏电源的非正常孤岛。光伏电源逆变器产生的谐波来源主要有2个:50Hz参考基波波形不好产生的谐波和高频开关产生的谐波。对于高渗透率的光伏电源,馈电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时,可能由于光伏电源提供绝大部分的短路电流而导致馈电线路无法检测出短路故障。
在午间阳光充足时,光伏电源出力通常较大,若线路轻载,光伏电源将明显抬高接入点的电压。由于光伏电源的出力随入射的太阳辐照度而变,可能会造成局部配电线路的电压波动和闪变,若跟负荷改变叠加在一起,将会引起更大的电压波动和闪变。
根据研究结果,应用新的技术,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但近十几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去除隔离变压器可带来更高的效率并减少生产成本,不带隔离变压器的光伏电源逆变器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些国家明确规定要以带隔离变压器的方式接入,而有的国家并无此项强制性规定。试验表明,短路电流上升不超过故障前的2倍,1~2个周波就隔离了故障。
2003年,美国的NERL(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曾做过关于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络之间的交互影响的研究。3.非正常孤岛随着在配电网络中有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出现非正常孤岛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IEC在1998年曾用故障树理论分析非正常孤岛发生后发生触电的可能性。8.结语分布式发电技术作为新一代发电技术,其发展上升的势头不可阻挡,配电网的设计、规划、营运和控制都要升级换代来适应分布式发电的发展。1999年,IEA-PVPS-Task-5(国际能源署中的光伏技术工作组)在日本曾用4个不同厂家控制电流注入的逆变器连接到一个配电网上的柱式变压器,然后在变压器另一侧进行短路试验。
在考虑光伏电源渗透率达6倍夜间负荷的极端情形下,发现非正常孤岛导致触电的可能性很小,概率小于10-9次/年。光伏电源和储能装置有效结合后,可以参与到配电网的电压调节、频率调节和稳定性调节,为重要负荷提供UPS功能。
测试结果表明,同类型的逆变器(内在电路和控制策略一致)会造成特定次数的谐波叠加,不同类型的逆变器可会相互抵消谐波的注入。光伏电源是分布式发电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将有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中。
在实际运行中,光伏电源注入的谐波电流一般都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此外,日本还对一个200kWp的光伏电源系统进行短路试验,研究发现:短路电流经过变压器后,电流变小,变压器过流保护不动作。如在光伏电源逆变器的直流侧配备储能装置(如蓄电池和双层电容等),当光伏电源逆变器馈送有功出力到电网时,还可以参与配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调节,在配电网电压和频率跌落时,增加有功出力,当配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时,光伏电源逆变器可针对性地送出三相不平衡电流,部分补偿配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吸收馈电线路多余的部分无功或者输送馈电线路缺乏的部分无功。美国的规定是不超过每相电流有名值的0.5%。同时,对荷兰地区一个典型低电压住宅区的配电网络就光伏电源系统发生孤岛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发现该区光伏电源发生非正常孤岛运行的可能性低于10-5~10-6次/年,几乎为零。2.对短路电流的贡献通常认为在配电网络侧发生短路时,接入到配电网络中的光伏电源对短路电流贡献不大,稳态短路电流一般只比光伏电源额定输出电流大10%~20%,短路瞬间的电流峰值跟光伏电源逆变器自身的储能元件和输出控制性能有关。
在配电网络中,短路保护一般采用过流保护加熔断保护。英国的研究建议是每相不超过等同于5%的谐波畸变值,或者是每个光伏电源注入到典型的500kVA配电网变压器的直流分量不能超过40mA。
虽然目前实际运行的光伏电源并没引起显著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但当大量并网光伏电源接入时,对接入位置和容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依然很重要。近些年,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模拟电站和微网概念,可运用到分布式光伏电源管理中,把有功出力具有随机性的光伏电源和具有保证出力的电源以及储能装置集成在一起,作为整体的模拟电站或者微网,整合到当今的电力生产和传输框架内。
关于直流分量对配电网变压器的影响,国际上目前对直流分量上限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接入光伏电源后,由于馈线上的传输功率减少,使沿馈线各负荷节点处的电压被抬高,可能导致一些负荷节点的电压偏移超标,其电压被抬高多少与接入光伏电源的位置及总容量大小密切相关。
另外,光伏电源还可驱动水泵进行抽水储能,为电网提供黑启动电源等。当馈电线路阻抗值较大时,可使谐波衰减明显。现在,许多并网光伏电源逆变器都采用隔离变压器来抑制直流分量的注入。结果表明,当发生单相和三相故障时,以逆变器方式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对短路电流的贡献很小,短路电流主要来自主网,甚至比5MW感应电机提供的短路电流还要小的多。
[page]5.注入直流分量直流分量主要对配电网中的变压器、电流式漏电断路器(RCD)、电流型变压器、计量仪表等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对电流式漏电断路器和变压器的影响最为不利,如造成电流式漏电断路器误动作和造成变压器磁通饱和、发热、产生谐波和噪音等。因此,一方面面临电力市场自由化和解除管制的压力,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诸如光伏电源却得到保护和补贴,使得配电网在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如果接入点是在馈电线路的末端,接入点的电压很可能会越过上限,这时必须合理设置光伏电源的运行方式,如规定光伏电源必须参与调压,吸收线路中多余的无功。稳态运行状态下,电压沿馈线潮流方向逐渐降低。
因此,研究者认为:对于具有相对较高短路容量的馈电线路和局部高渗透率的光伏电源接入的情况,均有此普遍现象。7.提供辅助功能现代光伏电源逆变器可提供多种功能,如将光伏阵列出力馈送到电网以及作为有源滤波器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等。
4.注入电流谐波电流谐波对配电网络和用户的影响范围很大,通常包含改变电压平均值、造成电压闪变、导致旋转电机及发电机发热、变压器发热和磁通饱和、造成保护系统误动作、对通信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和系统噪音等。通常情况下,可通过在中低压配电网络中设置有载调压变压器和电压调节器等调压设备,将负荷节点的电压偏移控制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可以得出以控制电流注入的光伏电源逆变器对短路电流贡献不大的结论。光伏电源对电压的影响还体现在可能造成电压的波动和闪变。
2006 年,DISPOWER对在德国使用的带检测电网阻抗变化的反孤岛策略及电网电压和频率监控的光伏电源逆变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电网在一般低阻抗情况下运行时,效果理想;当电网在高阻抗不理想的情况下运行时,光伏电源逆变器检测电网阻抗变化精确度比较差,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德国对光伏电源反孤岛策略的标准要求。谐波之间的相位差、配电网的线路阻抗以及负荷都能消除部分谐波。
在强网中谐波畸变一般是个常值,而弱网中的谐波畸变一般随接入的光伏电源逆变器个数增加而加重。6.对配电网络设计、规划和营运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网络中,集中式发电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电力网络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可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将要求电力网络从设计、规划、营运和控制等各方面进行升级换代。
采用以逆变器方式接入的分布式电源,仿真原型建立在13.2kV的中压配电网络上,分布式电源的容量是5MW,研究重点是熔断保护特性。为了防止特定次数的谐波产生振,有必要限制光伏电源逆变器的容量。